现在充斥着不少说刘备虚伪的言论,匡扶汉室是假,替关羽报仇是假,白帝托孤也是假的,刘备就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。然而历史上的刘备真的是伪君子?笔者认为,刘备并非伪君子而是真君子。在史书中,也能找到许多证据能够证明刘备并非伪君子。空口无凭,下面笔者就举白帝托孤这个典型例子来证明。 关羽、张飞先后身死,夷陵之战又遭遇惨败,刘备心力交瘁下,病倒在白帝城,临终之前托孤于诸葛亮说:“君才十倍曹丕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”(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,如果我儿子可以辅佐,你就辅佐他。如果他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,你就自己选一个吧)注意《三国志》记载的刘备托孤之言与《三国演义》是不一样的。《三国志》说的“君可自取”的“取”,应为选择之意,意思是说你可以从我的儿子里面重新选择一个去辅佐,《三国演义》却把“君可自取”篡改成了“君可自为成都之主”,意思是说你可以自己当皇帝,这样一改,意思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动。这时候网上出现了这样一种言论:刘备怎么可能愿意将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拱手送人呢?肯定是刘备对诸葛亮的一种试探,其实在白帝托孤之时,刘备已经埋伏好了刀斧手,假如诸葛亮默认了刘备的说法,下一秒就会被刀斧手砍死。

可是,刘备本来也就没有说过诸葛亮可以自己当皇帝的话呀!我们且不论刘备埋伏刀斧手这个论证是否正确,这个观点的前提:刘备说过诸葛亮可以当皇帝。刘备既然没说过呀,那这就是假的,用虚假的已知条件,如何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呢?那些用《三国演义》篡改以后的托孤之言来指责刘备虚伪,不是很荒谬吗?

当时蜀汉是一个什么情况呢?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:天下三分,益州疲敝。刘备托孤之时,益州远比诸葛亮北伐前夕更为疲敝。外交上,与孙权的联盟破裂;军事上,精锐部队损失殆尽;政治上,南中各郡纷纷反叛。在这种情况下,只有诸葛亮有能力挽救这千疮百孔的蜀汉江山,以刘备的才智,会不清楚杀诸葛亮的后果?可以这样说,没有诸葛亮去力挽狂澜,蜀汉在刘备死后,仅仅依靠阿斗,那绝对支撑不了几年的,于情于理,毫无保留的信任诸葛亮,是刘备的唯一的选择,而且刘备以知人善任著称,会看不出诸葛亮高洁的人品?

史学家陈寿在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中,称赞刘备道: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,而心神无贰,诚君臣之至公,古今之盛轨也。所以那些质疑刘备白帝托孤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!刘备能够毫无保留的信任诸葛亮,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,所谓:士为知己者死。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,托孤之情,诸葛亮真的把后主刘禅当成了自己的儿子,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,白帝托孤是真的千古佳话。
白帝托孤已经足以证明,刘备并非伪君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