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中提到,割据益州多年的刘璋,麾下有四大名将,即张任、泠苞、刘璝、邓贤,他们被合称为西川四将,听起来好不威风。然而如果细读演义,我们就会发现,他们之中,有一部分人的表现,并不出众,例如泠苞两度被魏延生擒,终被刘备斩杀;刘璝守雒城,站在城楼大骂,却被部下张翼砍杀;邓贤被老将黄忠一箭射杀,等等。如此看来,好像刘璋手下,并没有什么可用之才。然而《三国演义》仅仅是小说家言罢了,真实历史上,刘璋部下另有四员名将,他们能力卓越且战功赫赫,其中两人还加入了刘备阵营,为蜀汉效力多年,这四个人分别是谁呢?接下来,我们便一起来盘点一下。
一、誓死不降的张任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表现不弱,最终却被刘备兵马擒杀的张任,在真实历史上的表现,也不逊色。张任,字公义,是益州蜀郡人氏。《益部耆旧杂记》记载:“张任,蜀郡人,家世寒门。少有胆勇,有志节,仕州为从事。”也就是说,张任出身微末,是凭借自己的能力,一点一点的拼搏,最终才成为川中名将的。然而因为史料的缺失,如今已经找不到能够体现他作战勇猛,或用兵如神的记载了,我们只能知道,他与刘璋之子刘循退守雒城的时候,曾抵御了刘备大军一年左右,而刘备的军师庞统,也死在了这一战中。不过,后来他还是兵败雁桥,被刘备军所擒。彼时刘备听闻了他忠勇的名声,想要让士卒劝他归降,他却大喝:“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!”刘备无奈之下,只能将其斩杀,一代名将的生命就此画上了句号,他的事迹,也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中,无法追溯,实在令人唏嘘。
二、下落不明的严颜
严颜,表字不详,也是刘璋的部将之一,比起张任,关于他的史料则稍多。据记载,他颇有大局观,当初刘璋打算请刘备入川,他就曾言,此举相当于“独坐穷山,放虎自卫”。除此之外,他也像张任一般,非常有气节。当初张飞奉命入川,严颜是可以硬撼张飞的存在,是张飞使计才将其生擒,喝问道:“大军至,何以不降而敢拒战?”严颜虽然没有破口大骂,却也没有谄媚,他与张飞“讲道理”说:“是你们不义,侵占我们益州,怎么还好意思指责我们不投降呢?我们益州只有断头将军,没有降将军”。这一番话说得张飞面红耳赤,无法反驳,只能大叫,让属下将严颜推出去斩首。这个时间,严颜又嘲讽道:“要杀便杀,你何必动怒呢?”
也许是被严颜的忠义所感动,也许是严颜的气度让他动容,张飞最终不但没有斩杀严颜,还把严颜奉为了座上宾。只不过严颜有没有接受,已不可考,毕竟自此之后,史料中再无关于他的记载。
三、成刘备舅兄的吴懿
吴懿,字子远,是兖州陈留人氏,与张任和严颜同为刘璋部将的他,较之前两者,少了几分愚忠——他信奉的是,良臣择主而事,因此被刘璋派去抵御刘备的他,不但没有拼死力战,还选择了归降。而且他加入刘备阵营之后,还将自己寡居的妹妹,嫁给了刘备,从而成为了刘备的大舅哥。后来刘备称帝,他则成为了国舅爷,最后官至车骑将军。当然了,他能够在蜀汉身居高位,并非凭借走后门,他的确是有能力的。据记载,他在蜀汉期间,曾随诸葛亮北伐,也曾随魏延一起,大破曹魏将领郭淮、费曜。后来魏延去世,他则在王平上任之前,担任汉中太守一职,守住了益州的门户。
四、牵制诸葛亮的李严
李严,字正方,后来曾改名为李平。他出身于荆州,原本是刘表的部下,后来刘琮投降,荆州沦为曹操的地盘,他西行至益州,成为了刘璋的部下。在此期间,他赢得了能干的名声,因此刘备入川的时候刘璋派他前去抵御。令刘璋没想到的是,李严竟阵前倒戈,率众投靠了刘备。他为刘备效命期间,曾两次迅速平定叛乱,展现了自己的能力,得到了刘备的认可,官至尚书令。后来刘备病重,召他与诸葛亮一起为辅政大臣,并将其任命为了中都护,让他统领内外军事。从此时起,一直到他被诸葛亮上书罢免,他既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,又是分散诸葛亮权力的最佳人选。
只不过后来,他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,督办粮草不利,却又谎话连篇,试图推卸责任。此事让诸葛亮难以忍住,于是上书请命,将其罢官,流放到了梓潼郡。这个时候,他还寄希望于诸葛亮会重新启用他,然而三年之后,直到诸葛亮去世,他也未能再次出仕,这个时候,他认为既然诸葛亮没有用他,其接班人则更不可能重新征召自己入朝,于是激愤而死。《三国志》记载:“(建举)十二年,平闻亮卒,发病死。平常冀亮当自补复,策后人不能,故以激愤也。”